「大苹果」背后的男人
大苹果,是纽约市的昵称。也是对这座容得下许多文化、许多故事、许多人的城市,最好的注解。
可你知道这个昵称是怎么为世人熟知,并成为纽约象征的吗?
奥美前任董事长肯·罗曼,用充满故事感的笔调,为大家首次揭秘「大苹果」背后的来龙去脉,以兹缅怀在他之前担任同一要职的比尔·菲利普。
大苹果背后的男人
1975 年春天的一个早晨,比尔·菲利普吃着苹果,从曼哈顿的公寓步行去上班。当这位时任奥美广告董事长跨过成堆的垃圾时,他想:我能在这样的地方住下去一定是疯了。
当时,清洁工人罢工只是纽约市面临的众多棘手问题之一。除此之外,还有激增的犯罪率,随处可见的破产清算,丝毫看不到被救赎的希望。
菲利普的愿望
在代理商工作,菲利普迫切地希望能用自己之所长,为提升纽约声誉出一份力,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。
但就在那个早上,电光石火的机会来了。
他一到达办公室,创意总监杰伊·舒尔伯格同样分享了上班路上的所见所感:纽约人对这座城市实在是爱恨交织。舒尔伯建议,大家可以策划一个将这种复杂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营销战。
几天之后,舒尔伯格从纽约众议员贝拉·艾布扎格的公开讲话中收获了灵感。
他想出了一句话的文案,来形容对这种难以名状的体验:生活在纽约,你得有点疯;生活在其他地方,你就彻底疯了。
具象的创意
文案有了,那图像呢?
爵士乐手很早就用「大苹果」来概括这座城市 —— 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,但如果你挑中纽约市,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。意为:你可以在全国各地演奏,但纽约市,是独一无二的。
这个昵称,已经被印在某些针对游客的宣传手册中。
奥美的创意团队准确认识到了它的潜力 —— 他们将纽约的天际线,叠加在一个鲜红的苹果上,并加上新元素,顺势推出系列地铁和公交车广告:
生活在纽约,你得有点疯
对博物馆疯狂,我们有九十五个
对餐厅疯狂,我们有成百上千家
对海滩疯狂,我们有超过十公里
...
接下来,他们必须卖掉这个创意。
但是,当时的纽约市长安倍·比姆在市长官邸格雷西大厦召开会议并明确表示,不希望把紧缺的政府预算花在任何歌功颂德的广告上。
对此,菲利普深表赞同。
当时的纽约,正处于连警察和消防员都面临裁员的艰难时刻,没有多余资源。就此,菲利普提出 —— 奥美分文不取,为市政府无偿打造这项营销战,并利用免费的媒体资源进行传播,不动用任何紧缺的公共资金。
告诉纽约人 ,他们疯了
随后,他向市长比姆展示了这个广告创意,比姆手下的一名员工低语道:我们不能跟纽约人说他们疯了呀。市长先生思虑片刻,眼里闪过一片光芒,他最终回复:嗯,我想我们至少有一部分时间是这样的。 就这样,这个营销战得到了批准。当地报纸为广告提供了媒介支持。
当时的奥美客户之一,世界领先的纤维包装、纸浆和纸张生产商,国际纸业为地铁卡捐赠了优质纸张资源。同时,凭借销售由罗伯特·雷德福(美国著名演员、导演、制片人和商人)、艺术家彼得·马克斯和前市长约翰·林赛等名人签名的海报,团队为地铁卡的制作筹集了足够的资金。
菲利普还说服 WNEW-TV(纽约一家电视台),特别录制了一则关于纽约市的电视广告:
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。来到这儿,你能学习、能成长、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。
这则广告,也促使其他电视频道争相播放自己版本的纽约广告。
这场营销战不仅在纽约大获成功,其影响力更是走出美国。总部位于巴黎的《国际纽约时报》(原名《国际先驱论坛报》)撰文指出:纽约人终于有机会证明,他们有点疯!
奥美并不是该昵称的创造者,但却使它成为了世人皆知的纽约市象征,在城市最艰难的时期,送上暖暖的加油与鼓励。
英文原文首刊于《华尔街日报》 由奥美中国独家编译